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2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6-09-15
  
    论文
    高压开关电源开环与闭环特性比较
    姜静, 潘琳琳, 李宏达, 车龙, 赵红阳, 尹伯
    2016, 29(8):  1. 
    摘要 ( 510 )   PDF (1525KB) ( 5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研制出紧凑型重复频率的高压开关电源,该电源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设计指标是在70  kΩ负载阻抗上上升沿600 ns,半脉宽15 μs,输出瞬时电压峰值30~210 kV可调且电压正负可转换。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和实验验证高压开关电源开环性能指标,针对开环输出电压难以保持稳定,且难以使开关电极稳定触发的缺点,加入反馈构成闭环系统并利用Pspice软件仿真,可获得稳定输出电压154 kV,达到稳定时间20 μs。通过对高压开关电源开环和闭环系统的计算机仿真结果比较,可得加入反馈系统的高压开关电源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

    UHF频段抗金属标签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张桥,周永刚,彭江露
    2016, 29(8):  4. 
    摘要 ( 382 )   PDF (1349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金属标签天线设计是 RFID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文中设计并研究了一种UHF频段陶瓷基片抗金属标签天线,对天线的回波损耗和阻抗进行了测量,在905~925 MHz内, S11<-20 dB,在良好匹配的同时还具有全向性辐射的特性,与仿真结果相吻合,而且陶瓷基片保证了良好的耐热性,这意味着天线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关于摇床的在线监测电路设计
    曹恒,李建杰,王婷,吴晓,刘丽
    2016, 29(8):  7. 
    摘要 ( 359 )   PDF (2125KB) ( 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摇床是一种实验室常见的微生物、细菌与细胞培养仪器。传统摇床仅能为被培养物质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却无法获知其实时生长状况。为此,文中在浊度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在线吸光度检测电路。该电路由LED控制电路、光电转换电路、放大电路与A/D采样电路4个模块组成,引入该电路系统的摇床能在生物培养的同时实现实时生物浓度检测。通过搭建相关实验平台,对该电路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做了系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培养监测电路的吸光度检测误差控制在3%以内,能准确地反应出当前被培养物质的吸光度值,即该电路能实现生物摇床的在线监测培养。

    小型无人机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周红坤
    2016, 29(8):  10. 
    摘要 ( 474 )   PDF (1582KB) ( 5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准确、可靠的运动状态数据对小型无人机运动控制至关重要,在实际飞行控制过程中通常要用到两种甚至更多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获取。文中根据小型无人机实际飞行运动控制需求,设计集成卫星导航(GPS)、惯性姿态参考系统(AHRS)和气压高度计的组合导航系统,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对无人机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姿态角等状态数据进行融合估计。通过实际飞行实验对所设计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便携式移动电源电量显示控制电路的设计
    陈飞
    2016, 29(8):  14. 
    摘要 ( 400 )   PDF (1331KB) ( 5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便携式移动电源在充放电时的电量显示控制问题,文中基于常用的电池电量显示标准,设计了一种控制移动电源在充电与放电时电量显示状态的电路,该电路将电池的分压与芯片中升压模块的基准输入比较器比较,结合时钟信号进行逻辑控制,将电量显示分为多个阶段,采用4个LED显示。同时当芯片其他模块工作异常时,引入状态异常指示,提醒用户采取措施。采用TSMC0.35 μm工艺,在Cadance平台Spectre环境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基于电流无差拍控制的级联型SVG研究
    李登科,杨文焕,侯甜甜,黄敏瑶
    2016, 29(8):  17. 
    摘要 ( 426 )   PDF (1693KB)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级联型变流器应用于无功补偿装置是实现大容量无功补偿的重要途径。文中介绍了级联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讨论了适用于级联型逆变器的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新型指令电流计算和无差拍电流跟踪控制工作原理,用无差拍电流控制取代传统PI控制应用在级联型静止无功发生器中,解决了PI控制数学模型复杂,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最终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设计可行性。

    基于开窗结构和寄生单元的双陷波超宽带天线
    韩涛,王红成
    2016, 29(8):  21. 
    摘要 ( 404 )   PDF (2221KB)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一种具有双陷波特性的平面超宽带天线。超宽带基础天线的馈电采用渐变式阶梯阻抗匹配结构作,使得天线具有了宽阻抗匹配能力。通过在椭形辐射器内进行开窗,以及在地面添加矩形寄生单元,实现了天线的双陷波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的工作带宽(VSWR<2)为3.1~10 GHz,工作在超宽带(UWB)频率范围,两个陷波分别在3.3~4.0 GHz和5.0~5.85 GHz,可以应用于WiMAX和WLAN频段的信号抑制。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结构简单、实现了良好的陷波功能,能够较好地应用于超宽带通信系统中。

    一种集成在DCDC芯片中的电荷泵锁相环设计
    李容容
    2016, 29(8):  25. 
    摘要 ( 408 )   PDF (1253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一种集成在DCDC芯片中的电荷泵锁相环。其中鉴频鉴相器(PFD)在传统的D触发器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复位延迟电路的延迟时间,减小了鉴相“死区”;电荷泵采用充放电电流对称的源极开关结构,解决了电流失配和电荷注入作用的影响;另外,设计了一种可编程的由D触发器构成的分频器电路。基于CMOS工艺,采用Cadence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荷泵锁相环在锁定时间、频率范围、相位抖动等方面均达到了指定的性能需求,且工作特性较好。其性能指标是:电源电压2.4 V,频率调节范围250~750  kHz,锁定时间<50 μs,相位抖动<30  ns。

    某电子设备热控系统的设计
    祝起凡,段军,杨芳红
    2016, 29(8):  28. 
    摘要 ( 418 )   PDF (1614KB)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对某电子设备的热控系统进行了设计,采取了加导热片、填充导热填料等高可靠性导热方式进行散热,并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Patran/Nastran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取热控措施后印制板及元器件温度降低,且分布更加均匀,验证了热控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无线广播网MIMO信道模型及性能评估方法
    孙亚容,芮赟,苏胜君
    2016, 29(8):  31. 
    摘要 ( 402 )   PDF (1555KB) ( 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TSC组织通过实测,综合考虑了内径相关性、多普勒频移、莱斯因子以及交叉极化因子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移动场景和固定场景的广播网MIMO无线信道模型。而基于这两种场景的信道模型还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法用于后续研究和优化。文中对这两种场景的信道模型进行了仿真,提出了这两种场景的相应评估方法。对于移动场景的Helsinki2信道模型,由于其移动的特性,选取一段时变信道作为一个仿真周期,评估其链路吞吐量性能。对于固定场景的MGM信道模型,测试50条静态信道,按95%的覆盖率来确定其信噪比区间,以此评估系统性能。文中对信道模型的系统仿真以及提出的评估方法,将对后续的研究和优化工作有重要作用。

    Ku波段多通道收发组件设计
    徐森锋,吴亮亮
    2016, 29(8):  36. 
    摘要 ( 476 )   PDF (1085KB)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一种包含四路接收通道和一路发射通道的Ku波段收发组件的工作原理,并对组成的单元电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2 GHz带宽和-55~+85 ℃温度下,发射通道输出功率为(31±1) dBm,带内功率平坦度≤±0.5 dB,开关隔离度≥90 dB;接收通道增益为(30±1) dB,噪声系数≤5.0 dB,通道隔离度≥60 dB。测试结果表明,方案切实可行,满足使用要求。

    音视频采集系统的电路设计
    邓旭同,陈建春
    2016, 29(8):  39. 
    摘要 ( 329 )   PDF (1590KB) ( 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对视频图像清晰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文中设计了音视频采集系统电路,该电路可实现音频和视频信号的采集,以及硬件底层可变参数的采集音视频功能。同时通过外围接口功能,可实现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通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应用电路,其稳定性满足项目要求,且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基于微波光子技术对到达时差和抵达角的估计
    常超
    2016, 29(8):  43. 
    摘要 ( 334 )   PDF (1218KB) ( 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方法测量雷达时域参数方法较不够灵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功率测量估计微波参数的方法。该测量方法主要基于两个马-曾干涉仪,原理是通过测量输出端的光功率反推得到两个微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计算到达时差(TDOA)和抵达角(AOA)。通过对模型仿真,发现该方法可有效测量微波时域参数,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一种基于DBF的反辐射导引头快速测向技术
    李翔,饶鲜
    2016, 29(8):  46. 
    摘要 ( 451 )   PDF (1626KB) ( 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反辐射导引头角度搜索的速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快速测向技术。该技术基于折半查找的思想,将角度搜索问题转换为利用不同宽度的数字波束进行空间目标角度的折半查找问题。研究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搜索速度和运算量。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应有的测角精度与角度分辨力的条件下,解决了传统数字波束形成时侦测时间较长,且效率低的问题。

    二次型CCM Buck变换器的电流应力及效率分析
    冯金芝,李增辉
    2016, 29(8):  51. 
    摘要 ( 413 )   PDF (1222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次型DC-DC变换器拓宽了变换器输入到输出电压的传输比,提高了高传输比场合下的传输效率,与传统变压器相比因为储能元件的增加电路功耗也会增大。为具体分析其工作过程中的功耗,文中考虑了储能元件的内阻等因素,通过计算各元器件电流应力推导出功耗,并研究了变换器工作效率及各个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Turbo码交织器的等差错保护研究
    闫继垒,曾海
    2016, 29(8):  55. 
    摘要 ( 371 )   PDF (1420KB)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urbo码具有近Shannon限的突出纠错能力,是一种高性能的信道编码。文中分析了一般交织器的设计规则和进行Turbo码编码时存在的等差错保护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分组交织器提出了沿交织矩阵主对角线循环的信息写入机制,对于s随机交织器增加了随机索引地址生成的约束条件,最终得到了两种具有等差错保护功能的Turbo码交织器。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交织器明显改善了Turbo码的误比特率性能。

    时频分析在雷达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杨宏飞,何正日
    2016, 29(8):  58. 
    摘要 ( 425 )   PDF (1344KB)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雷达信号分选识别的问题,研究了时频分析的方法在信号识别方面的应用。该方法与其他雷达信号识别方法相比,能有效地分析非平稳信号。在时频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基于短时傅里叶(STFT)变换和Wigner-Ville分布(WVD)方法对信号特征的分析和提取。通过仿真,分析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优劣性, STFT可分析出信号的局部频域特性,而相同信噪比下, WVD比STFT受噪声影响小、聚合度高,能更好地体现时间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由此表明,两种方法均可较好地区分出调制信号特征。

    基于SeeSV噪声定位技术的电机噪声测试
    余慧杰,徐 强
    2016, 29(8):  61. 
    摘要 ( 383 )   PDF (1346KB) ( 3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驱动电机某一运转工况的噪声声压级与电机噪声频率的测试问题,提出了一种运用声学照相机SeeSV与传声器相结合,并同时检测电机振动信号的测试方法。通过选取SeeSV的不同频段对噪声源进行定位识别,分离出驱动电机的噪声频段,运用传声器测定电机的噪声强度,并用振动信号对声压信号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用SeeSV和传声器相结合的方法,可在复杂噪声中识别出驱动电机的噪声频率为2 66625 Hz,声压级为607 dB,对工程噪声的评价具有实践意义。

    直线电机热误差动态建模与仿真分析
    樊振华,林献坤
    2016, 29(8):  64. 
    摘要 ( 461 )   PDF (1463KB) ( 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单轴直线电机的运动精度,对该类直线电机热变形建模与仿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单轴直线电机热变形的因素,在直线电机托板上建立了一维动态热传导数学模型,并借助ANSYS对该类直线电机机构的热传递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建立了一维热变形数学模型,依据仿真数据计算出热变形随时间变化数据。不仅提供了单轴直线电机热变形的建模方法,且表明了直线电机热传递的特征,有利于直线电机热变形补偿的进一步研究。

    利用EM算法估计寿命模型中的参数
    郝玉梅
    2016, 29(8):  68. 
    摘要 ( 361 )   PDF (1019KB) ( 4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寿命模型中未知参数估计的复杂度较高,计算量较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EM算法。通过引用了相关寿命模型,采用混合高斯分布的期望最大化算法(EM),对寿命中的未知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利用仿真数据对不同时间段的寿命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利用EM算法估计参数可减少计算量,降低了参数估计的复杂度。

    NSGA-II在不同性能指标组合下的PID参数优化
    王智浩
    2016, 29(8):  70. 
    摘要 ( 534 )   PDF (1257KB) ( 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中对于PID参数整定问题,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组合的性能指标,在基于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下进行PID参数整定。该方法基于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在采用不同性能指标组合后生成的不同目标函数空间,通过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后,对输出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从而寻找到了IAE、ISE以及控制输入的平方项作为最优的三目标性能指标组合。

    一种基于密度均值的谱聚类算法
    李根,王亚刚,周小伟,张凤登
    2016, 29(8):  74. 
    摘要 ( 382 )   PDF (2130KB) ( 3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谱聚类算法在构造相似度矩阵时,高斯核函数参数选取的无规律性会对聚类结果造成严重影响。针对的这一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均值的谱聚类算法。与传统算法不同,该算法选取样本点到周围K个样本点的平均距离作为尺度参数,并引入样本点的密度信息,使得聚类结果更符合实际样本的分布。同时,由于相似矩阵能自适应不同的局部密度,使得该算法对样本的空间分布并不敏感。在不同类型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较高的鲁棒性。

    基于回溯的最大频繁项集挖掘算法
    张心静,于嘉威,王红梅
    2016, 29(8):  78. 
    摘要 ( 382 )   PDF (1287KB) ( 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Apriori类算法多次扫描数据库和FP-tree类算法需要构建大量条件模式树的问题,文中提出了挖掘最大频繁项集的GBMFI算法。采用垂直格式存储事务数据库,以枚举树为基础,利用子集非频繁性质和父子节点支持度信息在搜索过程中对枚举树进行剪枝,最终得到最大频繁项集。通过实验对比,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尤其适用于稀疏数据集。

    基于有限元的蜗轮蜗杆传动性能模态分析
    杨勇明
    2016, 29(8):  82. 
    摘要 ( 578 )   PDF (1904KB) ( 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蜗轮蜗杆传动,由于动载荷冲击引起振动变形和使用寿命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蜗轮蜗杆传动性能模态分析研究,使用实验与仿真的方法,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蜗轮蜗杆传动性能模态分析,提取自由振动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仿真分析与结果对比,实验表明,进行合理的蜗轮蜗杆传动性能模态分析,并且提取合理的模态分析参数,对于蜗轮蜗杆的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性。

    ADAMS在钢卷小车稳定性分析和优化中的应用
    陈益义,李郝林,查德根
    2016, 29(8):  85. 
    摘要 ( 357 )   PDF (1696KB)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钢卷小车稳定性是否满足其在升降过程中要求的问题,以剪叉式钢卷小车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真软件ADAMS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出剪叉式钢卷小车在升降的过程中会产生冲击。以机构分析为理论基础进行优化,采用SolidWorks对优化的结构建模,通过仿真软件ADAMS对优化后的结构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钢卷小车升降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冲击大幅度降低,其稳定性显著提高,为同类型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嘴型分类算法
    魏爽
    2016, 29(8):  89. 
    摘要 ( 414 )   PDF (1696KB) ( 3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嘴型分类中医生肉眼观察主观性大且无法量化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嘴型分类算法。该算法在人脸特征点标定ASM的基础上,提取嘴型模板,经过一系列旋转、二值化以及重采样构建特征向量,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完成嘴型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较为准确的嘴型分类,对临床医疗整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改进粒子群结合K均值聚类的图像分割算法
    邬春学,刘训洋
    2016, 29(8):  92. 
    摘要 ( 399 )   PDF (1448KB)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K均值聚类的分类结果过分依赖于初始中心的选择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文中针对K均值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权重粒子群和K均值聚类的图像分割算法RWPSOKM。在算法开始,利用随机权重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种群多样性执行K均值算法,利用K均值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实现算法的快速收敛。实验结果表明, RWPSOKM与K均值聚类和PSOK相比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和更高的分割效率。

    基于OptiStruct的床身结构尺寸优化策略研究
    周浩,丁晓红,张横
    2016, 29(8):  96. 
    摘要 ( 380 )   PDF (2074KB)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的床身结构笨重的问题,以某型数控外圆磨床床身为例,在轻量化设计过程中提出一种尺寸优化策略,运用OptiStruct软件对床身结构的垫铁位置进行优化设计,在基于灵敏度分析对床身结构进行尺寸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床身的第一阶固有频率提高5.74%,重量减轻7.15%,验证了该尺寸优化策略在床身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基于场型分布的滤波器腔间耦合极性辨别方法
    李刚,胡旭
    2016, 29(8):  100. 
    摘要 ( 391 )   PDF (1389KB) ( 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谐振腔体间的耦合极性是决定滤波器传输零点数量和位置的重要参数。传统方法在确定耦合极性的过程中,需要在理想电壁和理想磁壁边界条件下多次进行本征模仿真,步骤复杂且耗时很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极性快速辨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耦合腔体进行一次本征模全波仿真,从最低本征谐振频率对应的场分布角度即可快速判断腔体耦合极性。文中分析了一个复杂耦合情况算例,并与传统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基于小波分解的计算机图像去噪算法
    张洋
    2016, 29(8):  103. 
    摘要 ( 369 )   PDF (1286KB)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计算机图像在形成过程中较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形成噪声,对图像质量噪声较大的影响,小波分解可对图像信号在频域中进行细致的划分,选择合适的阈值可实现图像去噪的目的。文中分别对图像质量,小波分解、Mallat算法和小波阈值去噪进行阐述,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应用小波分解的图像信号进行去噪。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图像去噪效果。

    信息检索结果隐式多样化排序方法研究
    邬艳艳,周新科
    2016, 29(8):  106. 
    摘要 ( 387 )   PDF (1404KB)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信息检索隐式多样化算法展开研究。介绍了检索结果重排序中的最大边际相关度(MMR)算法、相对熵(KL)算法、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3个隐式多样化算法,采用此3个算法对所选的已排序的文档数据集进行重排,通过对排序结果进行评价来对比三者的性能。得出隐式多样化方法中当相关性和多样性以一定比例的线性组合时,会使最终的检索结果在一些评价指标上相对于原始结果有所提高。

    环境温度波动对磨床立柱几何精度的影响
    柳超,李郝林
    2016, 29(8):  110. 
    摘要 ( 348 )   PDF (2400KB) ( 3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环境温度波动的变化造成机床热误差从而影响其加工精度的问题,以实验室某磨床立柱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不同环境温度波动下的磨床立柱的温度场和热变形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进而得到了环境温度波动幅值和频率对其几何精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波动幅值为2 、波动周期为2/3 h时,立柱导轨的垂直度热误差<1 μm,直线度热误差<0.5 μm。在保证磨床加工精度的同时,可大幅减小车间温度控制的难度,节约能源。

    线阵干涉仪解模糊算法研究
    田冰
    2016, 29(8):  114. 
    摘要 ( 427 )   PDF (1072KB) ( 4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线阵干涉仪在测向过程中由于相位周期性模糊导致的测向模糊问题,比较了长短基线法和统计相位方差法的不同特点。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及不同短基线间距条件下,对两方法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统计相位方差法相对于长短基线法有较高的解模糊准确度和稳定度,对信号的适应能力强。而短间距的改变对统计相位方差法的测量误差影响大。

    云环境下基于迁移的虚拟机集群优化算法
    季莉莉,李烨
    2016, 29(8):  117. 
    摘要 ( 370 )   PDF (1508KB) ( 3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云环境中虚拟机集群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机迁移的集群优化算法。通过对节点负载的实时监测,动态调整各种资源的权重,根据资源权重选择可最大程度降低主机负载的虚拟机进行迁移。该算法利用预测机制,消除主机资源利用率的临时越界引起的不必要的虚拟机迁移。在选择目标节点时,采用多目标决策法,兼顾多资源匹配率,服务级目标违背率(SLA)等多种管理目标。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的负载均衡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减少迁移次数,降低SLA违背率。

    基于引导滤波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那彦,任梦乔
    2016, 29(8):  121. 
    摘要 ( 408 )   PDF (1317KB) ( 4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引导滤波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导滤波器求取加权系数,对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和近似系数进行加权融合,针对融合后得到的小波系数和近似系数应用小波反变换,最终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融合算法所得图像内容丰富、细节清晰、具有良好的实验效果。

    无线Mesh网络多路径路由协议的研究
    贾小慧,刘乃安,李晓辉,时鹏
    2016, 29(8):  124. 
    摘要 ( 367 )   PDF (1050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2MPM路由协议工作在第2层,属于多经路由中的备份路由,但并未考虑主路经与备份路径之间存在链路相交的问题,降低了网络的容错能力。因此,在L2MPM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LD-L2MPM路由协议。该协议通过采用链路不相交策略,在Hello包中添加第一跳和最后一跳字段来确保所选的两条路径是链路不相交。仿真结果表明,与原有协议相比,数据包投递率提高约6%,平均端到端时延降低约5%。

    基于多传感器的室内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孙金祥,曹银杰
    2016, 29(8):  127. 
    摘要 ( 410 )   PDF (1325KB) ( 6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室内环境与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文中据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室内环境质量监测系统。传感器采集室内甲醛浓度、温度、湿度、PM1.0、PM2.5、PM10、CO浓度,通过RS485通信方式传送到电脑监控端, C#界面实时显示环境数据及综合质量,超过上限发出语音警报,数据通过SQL数据库保存。经试验证明,该系统能够稳定、高效监测室内环境数据。

    一种改进的各向异性扩散模型
    刘彪
    2016, 29(8):  130. 
    摘要 ( 354 )   PDF (1252KB) ( 3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各项异性扩散方程是一种经典的图像去噪方法,但该方法在去除噪声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模糊边缘。对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图像去噪方法,通过在其能量泛函的目标函数中添加残差项,使能量泛函的极小解更加接近原始的函数,可取得比其更好的去噪效果。文中方法可看作是各项异性扩散方程和全变差模型的结合。实验表明,新提出的方程相对经典的方程有较好的边界处理效果和更高的信噪比。

    火电机组蒸汽温度控制系统性能评估
    洪晋生, 王亚刚,李晓枫
    2016, 29(8):  133. 
    摘要 ( 400 )   PDF (1408KB) ( 3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蒸汽温度控制对提高电厂功率机组的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持蒸汽温度回路控制性能,传统方法使用最小方差法,但其难以得到控制系统的延时。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扩展时域法来代替最小方差评估方法。例如在湛江300~660 MW火电机组蒸汽温度控制回路中采用了扩展时域法,评估出改进控制策略前后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升了7.8%。湛江电厂回路评估结果表明,扩展时域法可较好地评估火电机组蒸汽温度控制回路的性能。

    基于SVM的多特征手写体汉字识别技术
    周庆曙,陈劲杰,纪鹏飞
    2016, 29(8):  136. 
    摘要 ( 404 )   PDF (1275KB) ( 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的模板匹配法对汉字的识别率较低,文中提出一种基于SVM的多特征手写体汉字识别技术。在提取网格特征的基础上增加对汉字质心特征、笔划特征、特征点的提取,并采用SVM算法构造分类器,实现对手写体汉字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识别率为95.9%,高于传统的模板匹配法。

    GaN纳米线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李佳,姜涛,程宏斌,郑学军,王现英,吴东旭
    2016, 29(8):  140. 
    摘要 ( 395 )   PDF (2241KB)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大量的GaN纳米线,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EDS)和光致发光光谱仪(PL)对制备的样品形貌、结构、成分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降解罗丹明B水溶液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了高质量的GaN纳米线,且GaN作为催化剂有一定的光催化效果。罗丹明B水溶液会因染料自身敏化作用而降解,但实验发现达到相同降解水平时无催化剂要比有催化剂至少多10 min。GaN作为催化剂时的降解速率k值为0.068 min-1,其数值相对于无催化剂时提高了17.2%。

    基于GABPNN的MPPT控制方法与P&O的比较
    金焱飞,张会林,张 松,史超然,李荣伟
    2016, 29(8):  145. 
    摘要 ( 371 )   PDF (1544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光伏电池阵列控制方式在复杂天气环境下,对最大功率点跟踪效果不理想的现象。设计了一种基于GABPNN的改进型恒压光伏MPPT控制算法,并通过搭建基于GABPNN的改进型恒压光伏MPPT的仿真模型,再与传统P&O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准确快速地在复杂天气环境下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且性能稳定。

月刊,1987年9月创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主  编:廖桂生
副  主  编:万连城
责任编辑:黑 蕾
编辑出版:电子科技编辑部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中国邮政集团陕西省报刊发行局(52-246)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M8969)
通信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375信箱
邮政编码:710071
电话/传真:029-88202440
网  址:http://journal.xidian.edu.cn/dzkj
电子邮箱:dzkj@mail.xidian.edu.cn
国际刊号:ISSN 1007-7820
国内刊号:CN 61-1291/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