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民用航空产品和零件合格审定规定CCAR-21-R3[S].北京: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7.
[2]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CCAR-23-R2[S].北京:中国民用航空总局,1994.
[3]焦连跃,李华星.从FAA看如何加强我国民航适航管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43-47.
[4]洪德彬.民用飞机的持续适航性[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990(2):45-49.
[5]朱智雄.从美国FAA的适航合格审定程序探讨我机载设备的国际市场[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993(5):30-31.
[6]邹田春,冯振宇,陈兆晨,等.民机复合材料结构适航审定现状[J].材料导报,2010(21):94-96.
[7]顾世敏.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适航取证[J].航空电子技术,2002(4):9-15.
[8]郝莲.民机研制适航取证总体技术方案探讨[J].航空制造技术,2012(22):6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