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2021, Vol. 48 ›› Issue (2): 1-6.doi: 10.19665/j.issn1001-2400.2021.02.001

• 雷达技术进展专题 •    下一篇

雷达技术进展专题序言

刘宏伟1(),水鹏朗1(),孔令讲2(),位寅生3(),刘永祥4(),王宇5(),李刚6(),陈渤1()   

  1.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1
    2.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3.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4.国防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5.中国科学院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864
    6.清华大学 电子工程系,北京 100084
  • 出版日期:2021-04-20 发布日期:2021-04-28
  • 作者简介:刘宏伟,1992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和1999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1月~2002年10月在美国杜克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7年和2018年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研究方向包括雷达目标分类与识别、认知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863、国防基础科研、国防预研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00余篇,EI收录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十余型新型雷达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1),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6),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E-mail:hwliu@xidian.edu.cn|水鹏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曾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四届教育部"青年教师奖",第九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陕西省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次人才。主要从事对海雷达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国防预研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五十余项,研究成果被同行引用千余次。E-mail:plshui@xidian.edu.cn|孔令讲,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届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两项,原总装备部首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协同创新挑战赛唯一一等奖指导老师,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E-mail:ljkong@uestc.edu.cn|位寅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主要从事新体制雷达探测技术、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防重点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黑龙江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研究工作。2014年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出版译著《先进雷达系统波形分集与设计》《宽带波束形成:概念与技术》和编著《雷达信号理论与应用》。E-mail:weiys@hit.edu.cn|刘永祥,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导,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雷达目标识别、微动特性分析、智能感知与处理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军队领军人才、青年长江学者,获国防科技卓越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方向带头人。项目资助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921001 E-mail:lyx_bible@sina.com|王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在本领域(雷达和遥感)国际权威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IF>5.0的论文40多篇);陆探1号卫星SAR总设计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赵九章中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指导导师奖(3次)。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副主编、Remote Sensing 编委、雷达学报编委、电子信息学报编委。E-mail:yuwang@mail.ie.ac.cn|李刚,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年、2007年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任教至今,历任助理研究员、副教授、长聘教授。研究方向包括雷达检测、雷达成像、雷达识别、信息融合等。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EI学术论文16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副编辑,IEEE信号处理协会Sensor Array and Multichannel (SAM) 技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电子学会数字信号处理专家委员会、雷达分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雷达学报》、《现代雷达》、《雷达科学与技术》等国内期刊编委。E-mail:gangli@tsinghua.edu.cn.|陈 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3、2006和2008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3年在美国杜克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系做研究员(research scientist)。2013年加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曾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奖。现任中国电子学会雷达与信号处理系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西电信息感知集成攻关研究院副主任、“111引智基地”执行主任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部副主任,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Engineering等期刊的编委。承担自然基金、 GF预研重点基金和项目以及人才类纵向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和智能雷达信息处理。E-mail:bchen@mail.xidian.edu.cn
  • 基金资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1525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1831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71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713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2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771361);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B18039)

Editorial: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advances in radar technology

LIU Hongwei1(),SHUI Penglang1(),KONG Lingjiang2(),WEI Yinsheng3(),LIU Yongxiang4(),WANG Yu5(),LI Gang6(),CHEN Bo1()   

  1. 1. National Laboratory of Radar Signal Processing,Xidian University,Xi'an 710071,China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1731,China
    3.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
    4. College of Intelligence Science,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3,China
    5. Institute of Aerospace Information Innov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864,China
    6.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 Online:2021-04-20 Published:202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