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优先发表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8-20
      
    研究论文
    一种融合核优化算法
    陈渤;刘宏伟;保铮
    2007, 34(4):  509-513. 
    摘要 ( 2209 )   PDF (733KB) ( 18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Xiong等提出的单核优化算法改进为一种能够进行多核学习的融合核核优化算法.该算法使用了依赖数据变化的核函数,通过最大化核Fisher准则,能够学习出不同特性的核函数的融合系数.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到核主分量分析(KPCA)的核优化中,在合成数据和实测雷达高分辨一维距离像数据的基础上对KPCA提取特征的分类性能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说明了提出的方法改进了最后的分类性能.

    舰载无源综合脉冲孔径雷达射频干扰抑制
    张雅斌1;2;陈伯孝1;张守宏1;尚海燕1
    2007, 34(4):  514-517. 
    摘要 ( 3506 )   PDF (904KB) ( 14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舰载无源综合脉冲孔径雷达射频干扰的功率谱分布与相关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距离拉伸后部分正距离单元和所有负距离单元内的回波数据,使用距离余弦加权对待检单元内干扰统计特性进行精确估算.然后,根据干扰功率明显强于雷达回波的先验信息,在自适应波束形成前由时域卡亨南-洛厄维分解对待检单元回波中的干扰进行了滤除.实测数据表明了分析与干扰抑制方法的有效性.
    准正交时分复用中样点错误概率的上界
    孙恩昌;李于衡;田斌;易克初
    2007, 34(4):  518-520. 
    摘要 ( 1956 )   PDF (476KB) ( 11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准正交时分复用(QOTDM)系统对时间偏移敏感的问题,根据准正交时分复用系统中样点与噪声统计独立的特点,利用独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可分离特性推导出QOTDM系统在接收端采样不准确情况下引起的样点错误概率公式,利用比Chernoff边界更紧密的改进Chernoff边界得到了样点错误概率的上界.样点错误概率公式和样点错误概率的上界为评估QOTDM系统的样点错误性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波导横向膜片带通滤波器的全波分析和精确设计
    翟阳文;史小卫;赵永久
    2007, 34(4):  521-525. 
    摘要 ( 1820 )   PDF (721KB) ( 12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矩形波导横向膜片的不连续性进行精确的全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滤波器设计理论,将膜片等效为一阻抗倒置器,其值由全波分析法获得.然后与由滤波器综合理论获得的阻抗倒置器的值对应起来,建立超越方程,求解该方程就可以获得滤波器所需要的膜片尺寸.所设计的滤波器尺寸不需要反复调整,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度.并给出了膜片尺寸与带通滤波器带宽的关系曲线,对在滤波器设计时选择合适膜片结构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最后以半波长谐振腔带通滤波器为例,设计了几只波导带通滤波器,设计值与软件仿真,实测值吻合良好.
    频率选择性衰落中基于MCMC的调制分类
    鲍丹;王玉军;杨绍全
    2007, 34(4):  526-531. 
    摘要 ( 2247 )   PDF (772KB) ( 11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频偏、相偏和噪声功率等多参数未知的幅相调制信号的调制分类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方法的调制分类算法.给出最大后验概率分类器框架,利用MCMC方法产生未知参数和发送符号的各态历经随机样本,用蒙特卡罗积分近似估计分类器框架中无法得到封闭表达式的后验概率,MCMC方法所用到的未知参数和发送符号的后验条件概率密度函数(pdf)由接收信号先验pdf推导得出.数值仿真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及分类器良好的分类性能.
    一种直连网络智能路由算法
    王长山1;牛继云1;顾华玺2;柯楚3
    2007, 34(4):  532-537. 
    摘要 ( 1956 )   PDF (724KB) ( 13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生物智能提出一种适合直连网络的智能路由算法.该算法使用前向代理来收集当前结点到源结点的估计旅行时间,并以此更新结点路由信息.算法采用一个考虑多种时延(如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及等待时延等)的模型来计算前向代理携带的旅行时间,同时考虑路由表中的历史路由信息和当前的链路状态,因而路由决策更加正确.在基于虚切通交换的k-ary n-cube网络中对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与传统的路由算法(如维序算法、Duato算法及GAL算法等)相比,在不同的流量模式下这种直连网络的智能路由算法都取得较低的时延和较高的吞吐量.
    一种准正交混合扩频通信算法
    曾志斌1;庄奕琪1;向新2
    2007, 34(4):  538-542. 
    摘要 ( 1785 )   PDF (635KB) ( 11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无线扩频通信频带利用率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准正交混合扩频通信算法及其实现方案.该算法利用扩频码码极性特点在同相支路上进行BPSK调制的直接序列扩频传输,利用扩频码码相位特点在正交支路进行M元扩频传输.系统通过同相支路扩频码提取扩频码起始位置,继而利用两支路扩频码互补特点获取载波信息.系统实现不需要额外提供同步信息,系统的扩频码码集仅由一条扩频码在限定相位区条件下通过循环移位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基于Delaunay三角形网格的彩色视频帧内编码方法
    焦卫东;卢朝阳;何华君;郭大波
    2007, 34(4):  543-548. 
    摘要 ( 1814 )   PDF (1313KB) ( 10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DT(Delaunay Triangulation)网格研究了彩色视频亮度和色度分量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T网格的彩色视频帧内编码方案.该方案仅对亮度分量Y进行DT描述,利用亮度分量Y的部分网格节点经过相似变换生成色度分量Cb或Cr的DT网格,从而节约了编码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与对3个分量分别进行DT描述及编码的方法相比,节约了约30%的编码时间,并保持了好的解码图像,仍然比H. 263帧内编码和MPEG-4的静态纹理编码方法提供的主观质量好.
    用于虹膜识别的多尺度图像基特征提取
    路陈红;卢朝阳
    2007, 34(4):  549-553. 
    摘要 ( 1959 )   PDF (897KB) ( 12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新的虹膜特征提取算法.采用不同的图像基函数分析虹膜图像的基本微观结构,从而确定主导虹膜图像产生的图像基为LoG函数,进而利用LoG函数在多尺度空间检测虹膜细节特征.不同与传统多尺度分析的独立编码方法,通过推导LoG滤波器的标准化参数,计算标准化响应在尺度空间上的局部极值,确定虹膜每一细节特征的最佳尺度,只编码细节点在最佳尺度上的滤波输出,从而使得特征模板与单尺度分析时相同.实验比较表明,该方法用八分之一特征码长取得了与Dauman所提算法相近的性能,且与其他基于细节特征多尺度分析的虹膜识别算法相比,系统识别等错误率至少降低了5%.
    利用核方法的直扩系统多个窄带干扰抑制
    孙永军;易克初
    2007, 34(4):  554-557. 
    摘要 ( 2073 )   PDF (533KB) ( 10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直扩通信中存在多个窄带干扰的情况,提出一种利用核独立分量分析的窄带干扰抑制算法.该算法利用核方法,以重建希尔伯特空间的典型相关为对比函数(通过期望用户扩频码初始化解混矩阵,在信源分离同时得到期望信号,实现干扰抑制).由于该算法只需直扩信号与干扰信号相互独立,且服从高斯分布的信号不多于一个,这在实际中很容易满足,因此适用性广.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抑制多个独立窄带干扰是有效的.
    天线互耦对X型极化分集系统中信道参数的影响
    徐志;刘其中;章传芳;郭景丽
    2007, 34(4):  558-561. 
    摘要 ( 2151 )   PDF (861KB) ( 12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等效网络拓展模型,通过耦合矩阵级联的方式建立了包含天线单元间互耦影响的X型极化分集系统理论分析模型,进而推导出天线单元平均接收功率以及空域相关系数的解析式,由此可以分析天线间互耦与来波平均到达角对天线单元平均接收功率及其信道容量等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以对称振子为单元的分集系统中互耦降低了天线单元平均接收功率及其信道容量.
    小型化微带缝隙可重构天线
    魏文博;尹应增;郭景丽;刘其中
    2007, 34(4):  562-565. 
    摘要 ( 2099 )   PDF (979KB) ( 15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小型化频率电调微带缝隙天线,通过在螺旋缝隙上加载PIN开关二极管,实现了良好的频率可调特性.谐振缝隙采用平面螺旋结构,天线结构更加紧凑,尺寸较传统直缝隙天线减小了40%.由于开关直接加载于辐射很弱的螺旋非辐射缝隙,天线电调特性对开关性能的敏感程度显著降低,更容易实现频率重构特性.
    MoM-PO混合法分析带旋转体罩的天线
    邹艳林;刘其中;郭景丽
    2007, 34(4):  566-569. 
    摘要 ( 2020 )   PDF (563KB) ( 11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电大尺寸天线-旋转体天线罩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分解技术的MoM-PO混合分析方法.为了充分利用旋转体天线罩结构上的特性,通过模式分解技术对所分析的问题进行降维处理.在每个模式下,采用物理光学法确定天线罩壁上较平坦区域的等效电磁流分布,并将其嵌入矩量法矩阵方程中来减少待求量的数目.该方法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内存需求量,能够对电大尺寸天线-旋转体罩系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一种超大规模干涉图的相位展开方法
    武楠;冯大政;刘宝泉
    2007, 34(4):  570-576. 
    摘要 ( 2076 )   PDF (1668KB) ( 11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超大规模干涉图相位展开消耗计算机内存资源多和执行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分而治之”的方法.将整个数据划分成可单独操作的子数据块,利用一致性好且误差传递较小的相位展开方法独立地展开每一子块;通过求解加权边缘连续的代价函数极值,对子块处理结果进行整体拼接;最后平滑内插非相干区域.仿真和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超大规模干涉图的相位展开问题,且相对于整体处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相位展开精度.
    信源数目估计误差影响下的修正二维MUSIC算法分析
    张浩;张志军;朱国军
    2007, 34(4):  577-582. 
    摘要 ( 2299 )   PDF (870KB) ( 11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信源数目过估计下二维MUSIC算法会出现虚假信号和欠估计下某些谱峰消失的问题, 通过将降维技术与一维噪声子空间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阵列结构的修正二维MUSIC算法.该算法将复杂的二维处理问题转化为3个简单的一维问题,通过组合3个并行的均匀线阵分别估计出一维波达方向进行空间测向.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未知信源数目的情况下,仍能正确判断出信号的来波方向.
    脉冲波在随机雨介质中的传输特性
    黄际英;李应乐;弓树宏
    2007, 34(4):  583-586. 
    摘要 ( 1848 )   PDF (565KB) ( 1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用随机系统法得到随机雨介质中电磁波传输函数的基础上,导出了雨介质中的脉冲波的双频相关函数和强度解析表达式.研究了脉冲波的起伏特性.分析了脉冲波展宽效应机理,得到脉冲波群速度与电波频率、降雨率的函数关系.在毫米波段仿真计算了频率与带宽对脉冲波展宽速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了以下结果:水平极化脉冲波的展宽速率大于垂直极化的脉冲波;脉冲波展宽速率随带宽和降雨率增加而增加.
    卫星模型散射FDTD计算的共形边界研究
    姜彦南;葛德彪;杨利霞
    2007, 34(4):  587-589. 
    摘要 ( 1800 )   PDF (549KB) ( 11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卫星模型太阳能帆板平面相对卫星主体较大的特点,提出了共形边界的概念,即总场边界、外推边界和吸收边界的几何形状与目标外形轮廓相同.并把它应用在卫星模型时域有限差分(FDTD)计算中,以减少FDTD计算及存储量.首先讨论了FDTD方法中3种边界的共形处理方法,特别针对270°拐角处吸收边界的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电偶极子辐射验证共形吸收边界具有良好的吸收外行波的性能.最后给出卫星模型远区后向散射时域波形,与常规长方体边界FDTD计算结果相符,验证了共形边界理论在FDTD计算应用中的正确性.卫星模型采用共形边界后节省内存约40. 7%,缩短了计算时间,改善了计算性能.
    一维带限Weierstrass分形粗糙面透射波散射系数特征研究
    任新成1;2;郭立新1
    2007, 34(4):  590-595. 
    摘要 ( 1998 )   PDF (630KB) ( 10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一维归一化带限 Weierstrass函数模拟一维分形粗糙面,根据微扰法研究了粗糙面下方介质2中的电磁散射,结合分形粗糙面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导出了不同极化状态下一维带限Weierstrass分形粗糙面透射波散射系数计算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了不同极化状态下一维带限Weierstrass分形粗糙面透射系数的分形特征、基本特征、分区特征和随频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维、粗糙面高度起伏均方根和入射波频率对分形粗糙面透射波散射系数有显著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维越大、粗糙面高度起伏均方根越大、入射波频率越大,透射系数就越大.
    电大平台中多天线辐射特性的快速计算
    赵勋旺;张玉;梁昌洪
    2007, 34(4):  596-599. 
    摘要 ( 1994 )   PDF (840KB) ( 13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在有限计算机资源条件下快速分析电大平台中的天线辐射特性,基于混合场积分方程实现了自动分层的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采用结合GMRES(l)和BiCG优点的BiCGStab(l)进行求解,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物理邻居”的近场预条件技术,该预条件能将矩量法单元之间的主要作用量考虑在内,有效提高了BiCGStab(l)的收敛速度.以实例计算了一个尺度与真实尺寸相当的舰船模型上多根超短波天线的远场辐射特性,数值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分析电大平台中的天线特性.
    NURBS-UTD方法的爬行波射线寻迹算法
    王楠;梁昌洪;张玉;陈铭
    2007, 34(4):  600-604. 
    摘要 ( 1731 )   PDF (1028KB) ( 9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方法不能处理任意弯曲模型这一缺陷,研究了基于任意曲面模型的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方法,采用数值的微分几何手段提出了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建模技术的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方法中在暗区占主要地位的爬行波射线的寻迹算法,使得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方法可应用到复杂电磁目标的分析中.这种算法可以应用于已有的板、柱、锥模型,并且可以有效地处理以往无法操作的任意光滑凸曲面.
    用时变模板自动识别行人的步态
    陈实1;田玉敏1;黄万红2;高有行1
    2007, 34(4):  605-610. 
    摘要 ( 2045 )   PDF (835KB) ( 13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以行人轮廓随时间变化的灰度图像为模板的步态识别方法.首先提取行人二值轮廓序列;然后针对轮廓的关键运动区域分析边缘点分布直方图的变化,检测出包含两个单步的步态周期;随后对单步范围内的轮廓序列,经帧间轮廓前向运动区域叠加产生单步运动历史图像,从而将三维信息表示到二维图像上;继而用一组同心矩形分割两个单频运动历史图像,提取出局部性的矩统计量作为步态特征向量,最终实现了步态识别.在Soton数据库上进行了实验,这种算法的正确识别率可达85. 57%,与相关文献的对比表明该算法优于现有算法.
    联合Contourlet和Bandelet的变换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孙文方;宋蓓蓓;赵亦工
    2007, 34(4):  611-615. 
    摘要 ( 2141 )   PDF (554KB) ( 12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小波变换方向选择性差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的Bandelet变换.该变换首先通过小波变换把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子带,接着用方向滤波器组把高频子带分解为多个方向子带,之后对每个方向子带进行Bandelet变换.这种多方向多尺度临界采样的变换能更稀疏地表示图像边缘和纹理等几何特征,有利于图像压缩.将JPEG2000的比特位平面和上下文编码方法应用到量化后的变换系数上实现了图像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纹理和边缘丰富的图像,提出的压缩算法优于JPEG2000.
    采用正交免疫克隆粒子群算法求解SAT问题
    丛琳;沙宇恒;焦李成
    2007, 34(4):  616-621. 
    摘要 ( 22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Kennedy和Eberhart提出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基于抗体克隆选择理论提出一种求解合取范式可满足问题的粒子群算法——正交免疫克隆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将合取范式可满足问题转换为求解目标函数最小值的优化问题,为提高收敛速度,根据子句的先验知识计算出个体的初始指派概率对种群进行初始化.为了避免算法早熟收敛,提高粒子群个体解分布的均匀性,将离散正交交叉算子用于免疫基因操作中,并给出适应于求解合取范式可满足问题的免疫粒子群进化算子.实验采用标准SATLIB库中变量个数从20~250的3700个不同规模的标准合取范式可满足问题对正交免疫克隆粒子群算法的性能作了全面的测试,并与标准粒子群算法和免疫克隆选择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正交免疫克隆粒子群算法的成功率在3个算法中最高,运行时间和评价次数最少.
    基于MOGA/SOS的互连缓冲及线型优化算法
    祁昶;王高峰
    2007, 34(4):  622-628. 
    摘要 ( 2059 )   PDF (883KB) ( 9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互连延时、信号响应波形、布线面积作为互连优化的3个目标函数,把推导出的串扰下边界作为优化参量的限制条件,采用分布式RLC模型作为互连系统的近似解析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标排序非支配集构造算法的多目标遗传算法,用于解决互连优化中的缓冲及线型优化问题.算法所得解为满足串扰限制条件且对信号延时、信号波形以及布线面积进行优化的折中解.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互连优化问题规模的适应性强,所得解的优化结果明显优于基于Elmore模型的优化结果,布线面积减少了30%,信号延时与串扰性能分别提高了25%和25. 73%.
    一种抗几何攻击的公钥水印算法
    刘向丽1;寇卫东1;王志国2
    2007, 34(4):  629-633. 
    摘要 ( 1669 )   PDF (713KB) ( 9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水印系统中的几何攻击和公开验证这两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几何攻击鲁棒性的公钥水印算法.利用归一化图像具有仿射攻击不变性,在归一化图像上进行水印的嵌入和检测.同时,利用私钥产生嵌入水印,利用公钥进行水印抽取.私钥经过随机相位偏移生成公钥,公钥与私钥具有特定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判断,水印信息被逐比特地提取出来.Stirmark软件的评测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几何攻击鲁棒性.将公钥用于水印抽取,又实现了水印的公开验证.
    一个新的强RSA假设下的数字签名方案
    李用江1;2;李蔚3;朱晓妍1;葛建华1
    2007, 34(4):  634-637. 
    摘要 ( 2012 )   PDF (499KB) ( 12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强RSA困难假设条件下随机签名的生成和验证运算速度,提出一个新的签名方案.通过随机选取模n下的幂指数e,并采用RSA算法直接对与e绑定的消息签名,简化并去掉了曹等人方案中的冗余参数,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可证明该方案是安全的.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新方案的运算速度比类似的方案至少提高一倍.
    具有快速撤销功能的代理签名方案
    禹勇1;杨波1;2;孙颖2;祝胜林2
    2007, 34(4):  638-641. 
    摘要 ( 1659 )   PDF (488KB) ( 8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很多代理签名方案没有解决的代理撤销问题,基于双线性对,提出了一个新的代理签名方案.新方案利用(2, 2)门限思想,引入一个安全中介SEM,其作用是:(1)帮助合法的代理签名人生成有效的代理签名;(2)监督代理签名人是否按照授权证书的规定签名;(3)检查代理签名人的签名权利是否被撤销.新方案不仅满足代理签名的所有安全要求,而且代理签名人只有与SEM合作才能生成有效的签名,使得方案具有快速撤销的功能.

    一类新的6次剩余序列的自相关函数
    杜小妮1;2;陈智雄1;3;陈汝伟1;肖国镇1
    2007, 34(4):  642-646. 
    摘要 ( 1918 )   PDF (474KB) ( 8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割圆理论,通过选取6阶割圆类中前3类的并集作为序列的特征集,构造了一类新的周期p为6f+1(p为素数,f是奇数)的6次剩余序列,理论证明了新序列是5值自相关的平衡序列,其异相自相关值依赖于p的平方和分解,当周期较大时该序列的异相自相关值接近于0,此时该序列接近具有理想2值自相关性的序列.并指出当周期p取一类特殊值时,新序列为4值异相自相关的,取值均接近1/p,且其串分布是均衡的.
    一类新的6次剩余序列的自相关函数
    杜小妮1;2;陈智雄1;3;陈汝伟1;肖国镇1
    2007, 34(4):  642-646. 
    摘要 ( 1836 )   PDF (474KB) ( 9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割圆理论,通过选取6阶割圆类中前3类的并集作为序列的特征集,构造了一类新的周期p为6f+1(p为素数,f是奇数)的6次剩余序列,理论证明了新序列是5值自相关的平衡序列,其异相自相关值依赖于p的平方和分解,当周期较大时该序列的异相自相关值接近于0,此时该序列接近具有理想2值自相关性的序列.并指出当周期p取一类特殊值时,新序列为4值异相自相关的,取值均接近1/p,且其串分布是均衡的.
    二维时空熵运动检测中的自适应门限技术
    刘洋;李玉山
    2007, 34(4):  647-653. 
    摘要 ( 1624 )   PDF (1328KB) ( 9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图像序列中运动检测门限的选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时空熵准则自适应确定检测门限的新方法.将运动检测归结为两个二值划分问题,无需已知背景分布的具体形式和参数,利用二维熵准则自适应确定门限矢量(S,T).并提出一种二维熵门限快速计算方法,利用积分和迭代操作避免二维熵门限求解过程中点的重复计算,将灰度级为N的图像的运算量从O(N4)降低到O(N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目标和背景对比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可提取出完整的运动目标信息,可实现实时处理.
    一种基于小波和尺度型扩散的带噪图像放大方法
    郝彬彬;冯象初
    2007, 34(4):  654-658. 
    摘要 ( 1955 )   PDF (1074KB) ( 12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小波多分辨分析和尺度型扩散的离散迭代相结合,利用原图像作为放大图像的小波低频子带,估计高频,重构后的放大图像用前向-后向扩散方程离散一步迭代,得到了一种新的带噪图像放大方法.由于小波系数阈值和该扩散方程在图像梯度小的区域具有正扩散性,使得放大图像的同时去除了噪声,该扩散方程在梯度大的区域具有逆扩散性,又有效地保持了边缘.仿真实验结果证实此方法在放大图像的同时也增强了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一组新的Ad Hoc快速组密钥协商协议
    钟欢1;2;许春香3;马华4
    2007, 34(4):  659-663. 
    摘要 ( 1823 )   PDF (560KB) ( 11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离散对数的安全性,提出一个能在小型Ad Hoc网络中快速建立组密钥的FGKA(Fast Group Key Agreement)协议.该协议利用组织者选择的秘密参数,结合所有成员的密钥贡献信息产生组密钥值.再利用密钥生成树建立方法构造k叉树结构,将上述协议扩展为AT-FGKA(Arbitrary Topology-FGKA)协议,该协议能适应任意拓扑结构,并能满足大型Ad Hoc网络的需要.描述了相应的成员加入与退出的协议,并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效率比较,结果表明

    基于树的按需Ad Hoc组播路由协议性能比较和分析

    徐瑞;李伟华;陈华胜
    2007, 34(4):  664-668. 
    摘要 ( 2328 )   PDF (785KB) ( 12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基于树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ADMR和MAODV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树形结构及树的维护机制对协议性能的影响.使用ns2仿真平台对两种组播路由协议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MAODV的共享树结构及维护机制引入大量的路由开销,是协议性能的瓶颈,而ADMR协议具有较高的数据包传送率和较小的延迟.
    有限脊波域受约束的全变差能量泛函
    卢成武1;2;宋宜美1;宋国乡1
    2007, 34(4):  669-672. 
    摘要 ( 2204 )   PDF (691KB) ( 13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减小有限脊波变换在图像处理应用中所出现的“卷绕”伪直线,将此伪直线视为一种振荡,首先对降质图像进行非线性有限脊波变换阈值,然后引入全变差正则化方法来抑制这一振荡,并约束所保留系数与待恢复图像的变换系数相等,以此确定可行域,进而建立了一种带脊波域约束的极小化全变差能量泛函模型,借助投影梯度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去噪和保留边缘的同时,使“卷绕”伪直线得到有效的抑制.
    使用扩展区间时序逻辑为并发工作流建模
    雷丽晖;段振华
    2007, 34(4):  673-680. 
    摘要 ( 1995 )   PDF (673KB) ( 13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集中式体系结构并发工作流的两种运行方式(活动并发执行和活动以任意顺序执行),对区间时序逻辑进行扩展,提出两个新操作符“交错”和“限制性交错”.根据工作流状态的偏序关系以及逻辑公式连接前后其模型的长度关系,证明用新操作符连接的区间时序逻辑公式适于表示并发工作流.结合一个并发工作流实例,说明如何用扩展区间时序逻辑表示活动及由活动组建的并发工作流,从而得到并发工作流的区间时序逻辑模型.利用并发工作流的区间时序逻辑模型验证并发工作流的活性和安全性,可大大提高并发工作流设计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