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优先发表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8-20
      
    研究论文
    自适应调整量子多用户检测方案
    赵楠;裴昌幸;刘丹;孙晓楠
    2011, 38(4):  1-5+31.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01
    摘要 ( 1526 )   PDF (494KB) ( 119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量子多用户检测是实现量子通信网络化和实用化的关键问题之一.结合经典多用户检测理论,分析了量子多用户检测的特点,建立了多用户量子通信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量子多用户检测方案.该方案通过自适应调整测量算子实现多用户接收.通过对实际光纤量子信道的测量,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证明该方案具有降低测量误码率的优点.

    MOSFET辐照损伤1/f噪声产生机制的定量鉴别方法
    李伟华;杜磊;包军林;马中发
    2011, 38(4):  6-10+48.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02
    摘要 ( 1487 )   PDF (653KB) ( 107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小波极大模统计参量研究了MOSFET器件辐照损伤低频噪声的时间序列.将辐照前后实验测量的低频噪声信号与数值模型产生的噪声信号统计特性相比较,发现nMOSFET和pMOSFET的低频噪声小波极大模统计结果均与随机电报噪声叠加模型数值信号的统计特性相接近.辐照前nMOSFET和pMOSFET的统计结果很接近,以致无法区分;辐照后两种器件的小波极大模分布出现明显差异.根据小波极大模统计量判断,随机电报噪声叠加是nMOSFET和pMOSFET低频噪声的主导产生机制,辐照并没有在器件中引入新的缺陷类型,而是使原有缺陷浓度增大,散射增强,辐照引起的nMOSFET损伤比pMOSFET严重.

    支持组件动态更新的远程证明
    锁琰;徐小岩;张毓森;张涛;桂荆京;杨莉;乐康
    2011, 38(4):  11-19.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03
    摘要 ( 1261 )   PDF (638KB) ( 10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密钥隔离安全机制应用到基于组件属性的远程证明中,并分析方案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未及时更新或者被恶意代码攻击的组件将丧失安全属性,不再具有远程证明能力.实现了无证书的组件证明,省略了验证证书的过程,减少了验证方的负担,并结合现有的可信计算完整性管理模式,给出了实现过程.

    多天线认知无线电网络联合资源管理方法
    李钊;赵林靖;刘勤
    2011, 38(4):  20-25+37.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04
    摘要 ( 1752 )   PDF (598KB) ( 12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多天线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设计发射端与接收端的联合信号处理算法,实现认知系统对授权系统在同一授权频道的无干扰共存.在此基础上,完成空频资源联合建模以及管理方法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与非共存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在不影响授权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改善认知系统的通信性能.

    适用于大角度抖动的电子稳像算法
    初秀琴;王飞;倪乐真;刘洋
    2011, 38(4):  26-31.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05
    摘要 ( 1462 )   PDF (2176KB) ( 12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角点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点对多点的配对策略,并针对该策略推导了能够解决图像序列同时存在平移和大角度旋转的稳像新算法.该算法克服了其他稳像算法必须准确求解图像旋转中心的缺点,突破了以往大多数算法仅解决平移和小角度旋转(一般是3°到5°)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当抖动图像的旋转角度转到18°时,仍然能达到很好的稳像效果,且稳像后图像的平均峰值信噪比比稳像前提高了约26dB.

    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强化学习的频谱管理算法
    张文柱;邵丽娜
    2011, 38(4):  32-37.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06
    摘要 ( 1355 )   PDF (664KB) ( 12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归一化径向基函数的自适应启发评价强化学习算法,用于异构无线网络系统中自主的动态频谱分配.该算法利用归一化径向基函数自适应构建状态空间,加快学习速度;利用自适应启发评价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探索,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与无线环境交互,算法学会为不同接入网内的各个会话动态分配合适的频段.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网络条件下,该算法能获取更好的频谱利用率和服务质量,性能优于确定性频谱分配策略和一般的动态频谱分配策略.

    SiC欧姆接触特性
    王平;杨银堂;郭立新;尚韬;刘增基
    2011, 38(4):  38-41.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07
    摘要 ( 1354 )   PDF (1475KB) ( 12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离子注入外延层实现高浓度掺杂和直接采用高掺杂外延层两种方法分别制备了4H-SiC欧姆接触,对应退火条件分别为(950℃,Ar,30min)和(1000℃,N2,2min).采用传输线法测试得到的比接触电阻分别为1.359×10-5Ω·cm2和3.44×10-6Ω·cm2.二次离子质谱分析表明,高温退火过程中镍硅化合物和TiC的形成有利于欧姆接触特性.

    一种多Chirp信号交叠环境下TDOA估计的新方法
    罗勇江;赵国庆;斯海飞
    2011, 38(4):  42-48.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08
    摘要 ( 1681 )   PDF (1870KB) ( 12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原子分解理论应用到无源侦察时差定位系统中,给出了多Chirp信号交叠情况下的原子分解,提出了利用分解后的原子进行TDOA估计.在多Chirp信号交叠到达时,对主站信号进行Chirplet原子分解,获取交叠信号个数,并构建相应的原子库.将原子分别与辅站转发来的信号进行相关运算,根据相关峰的位置可计算出各Chirp信号到达主辅站间的时差,实现同时对多Chirp辐射源的侦察定位.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用于非规则形状宏块划分的位移矢量预测方法
    李志斌;常义林;刘晓仙
    2011, 38(4):  49-55.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09
    摘要 ( 1386 )   PDF (566KB) ( 10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非规则形状运动补偿单元的位移矢量预测的准确性,去除运动信息的空间冗余,提出一种基于邻边长度的位移矢量预测方法.首先,根据邻边长度越长,相邻运动信息间的相关性越强的分析结论,选择最大邻边长度运动补偿单元的运动信息,用于当前非规则形状运动补偿单元的位移矢量预测.然后,将最佳位移矢量按照4×4块规则位置统一存放,以便预测后续编码宏块中运动补偿单元的位移矢量.实验数据表明,与H.264/AVC中位移矢量预测方法相比,本算法编码效率平均提高1.47%.

    一种低复杂度的MIMO逐级检测算法
    张琦;葛建华;李靖
    2011, 38(4):  56-60.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10
    摘要 ( 1362 )   PDF (519KB) ( 138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改进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组干扰抑制方法将待检测数据分为分组数据子流对,其中组内采取低复杂度的并行检测,组间进行干扰抵消逐级检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平坦衰落信道下,该算法与传统的排序连续干扰消除(OSIC)和最大似然判决反馈均衡(ML-DFE)算法相比,能有效地提高系统性能,且计算复杂度更低.在4发4收四相移频键控调制的MIMO系统中,运算复杂度仅为ML-DFE和OSIC的52.7%和20.1%,在10-3的BER时,可获得0.8~6.9dB增益.在配置更多天线与采用高阶调制时,所提算法可获得更大的性能增益.

    用于水声相干通信系统的联合迭代均衡和译码算法
    赵亮;葛建华
    2011, 38(4):  61-65.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11
    摘要 ( 1235 )   PDF (535KB) ( 11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串行级联网格编码调制(SCTCM)技术,高效利用带宽受限的水声信道带宽.同时,为了克服水声信道时变多途衰落,消除码间干扰,运用Turbo迭代原理构建多通道自适应均衡器和SCTCM译码器联合迭代算法.在联合迭代均衡和译码(JIED)算法中,均衡器和译码器通过迭代的方式,交换数据符号的软信息来改善均衡器的性能,从而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使用上述体制的水声通信系统,在高效利用水声信道带宽的同时,利用译码器提供的译码增益,提高了均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通信系统接收数据的误码率降低了两个数量级.

    稳健的InSAR动目标检测与测速方法
    文珺;廖桂生;朱圣棋
    2011, 38(4):  66-70.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12
    摘要 ( 1348 )   PDF (1696KB) ( 128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构型下动目标检测与测速中存在相位耦合以及地形起伏引起的杂波非平稳问题,提出一种动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两幅SAR图像的相关性进行图像配准,然后进行去平地相位及高程相位补偿,采用噪声子空间投影法,有效地抑制了起伏杂波,实现了InSAR构型中运动目标的检测,进一步提高了动目标检测性能和测速精度.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一种用于UHF RFID标签的高稳定度时钟电路
    刘伟峰;庄奕琪;周俊潮;唐龙飞;靳钊
    2011, 38(4):  71-76.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13
    摘要 ( 1816 )   PDF (3556KB) ( 11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一种用于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芯片的时钟生成电路.在传统弛豫振荡器的基础上设置相位控制电容和相关校准电路,使输出时钟频率与工作电压和偏置电流不相关,抑制了电源的波动和偏差所引起的时钟抖动,保证了时钟频率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正负两种温度系数的电阻的温度补偿作用及相应的校准控制,实现了当温度在较大范围变化时时钟的周期稳定性.该电路在TSMC 0.18μm工艺下流片.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大的时钟校准范围和更高的输出时钟精度,电路功耗0.86μW,适合无源芯片的使用.

    一种InSAR干涉相位图的自适应滤波算法
    郭交;李真芳;刘艳阳;保铮
    2011, 38(4):  77-81+88.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14
    摘要 ( 1290 )   PDF (7959KB) ( 11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InSAR干涉相位图滤波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的关键是独立同分布滤波样本的选取,该方法以相位变化最小为准则,根据区域增长策略,在当前滤波像素的邻域空间内自适应地选择滤波窗口,再在此窗口内进行复数平均得到滤波后的干涉相位值.以相位变化最小为准则进行滤波样本的选取,使其满足独立同分布的条件,从而提高干涉相位滤波的性能.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滤波性能,能够充分保持干涉相位图像细节,并有效地去除噪声.

    信噪比加权空间分集雷达目标检测算法
    周生华;刘宏伟;刘保昌;尹奎英
    2011, 38(4):  82-88.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15
    摘要 ( 1567 )   PDF (670KB) ( 11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空间分集雷达,各雷达站与目标的距离不同会引起信噪比的不同,从而降低传统的非相干积累检测器的检测性能.基于尼曼-皮尔逊准则,提出一种对各站接收信号进行基于信噪比加权的信号融合检测器.在已知各站回波信噪比的条件下,它可以达到检测性能的上界.数值试验表明,该检测器的检测性能较传统的非相干积累检测器有明显改善,特别在信噪比较低时.

    互相关干扰下的MIMO雷达自适应脉冲压缩方法
    刘韵佛;刘峥;谢荣
    2011, 38(4):  89-94.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16
    摘要 ( 1654 )   PDF (1256KB) ( 119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MO雷达各阵元发射波形之间一般不完全正交,用传统脉冲压缩方法处理会导致较高距离旁瓣电平,进而影响检测性能.在建立单站MIMO雷达回波模型的基础上,以最大化系统输出信号与干扰噪声比为准则,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思想的MIMO雷达自适应脉冲压缩方法.该方法利用对目标距离像信息的多次估计值,自适应地对距离旁瓣、互相关干扰和噪声进行抑制.仿真实验表明,针对发射多相编码信号的MIMO雷达,该算法可以显著降低距离旁瓣,且在目标运动和多目标情况下也优于传统处理方法.

    一种低能耗的片上网络映射算法
    张剑贤;周端;杨银堂;赖睿;高翔
    2011, 38(4):  95-100.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17
    摘要 ( 1719 )   PDF (744KB) ( 11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满足带宽约束的低能耗片上网络映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灾变遗传退火的映射算法.该算法以标准遗传算法为基础,引入Boltzmann选择方法,对遗传操作后的较优个体采用多邻域的模拟退火操作进行优化,对处于停滞状态的种群使用灾变操作重新初始化部分较差个体,跳出局部极值.实验结果表明: 与标准遗传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优化性能好,收敛速度快的优点,映射结果比混沌遗传算法平均节能21.7%,有效地降低了片上网络系统通信能耗.

    一种基于曲线拟合的微波滤波器参数提取方法
    陈建忠;梁昌洪;陈佳;李奇
    2011, 38(4):  101-105+123.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18
    摘要 ( 1822 )   PDF (1686KB) ( 14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微波滤波器参数提取方法依赖复杂的优化算法,或不适用于有耗情况.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微波滤波器参数提取方法.首先采用曲线拟合技术提取出滤波器端口的加载相位,并对谐振腔的无载品质因数进行估计,然后根据滤波器的全波仿真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其对应的导纳参数,进而得到所需的耦合矩阵.采用该方法对两种复杂结构微波滤波器的仿真数据进行了参数提取,结果吻合良好.

    一种快速分析面面结构电磁辐射特性算法
    王兴;龚书喜;王文涛;张玉洁
    2011, 38(4):  106-111.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19
    摘要 ( 1355 )   PDF (2886KB) ( 109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自适应积分方法(AIM)快速分析面面结构的电磁辐射特性.对含有线和面的复杂结构,需引入特殊的基函数来处理连接处迅速变化的电流.为了简化模型,以无厚度的细带代替圆柱线,统一使用RWG基函数建立面面连接模型;然后应用AIM加速迭代求解矩阵和矢量相乘,并稀疏存储阻抗矩阵.与传统矩量法相比,该方法大大降低了内存需求和计算时间.利用预条件技术进一步降低了迭代次数和求解时间.最后,通过3个典型算例的数值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平面印刷单极子天线频带抑制技术的应用
    邓超;谢拥军;李潞;张殿富;邹永星
    2011, 38(4):  112-117.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20
    摘要 ( 1757 )   PDF (1975KB) ( 12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克服无线通信系统间相互干扰,采用频带抑制技术对共面波导馈电圆形单极子天线进行改进,设计出一副具有双阻带特性的超宽带天线和一副用于无线局域网/全球微波接入(WLAN/WiMAX)系统的三频段天线.通过在圆形贴片底端加载两条多边形槽线,实现了3.29~4.00GHz和5.29~6.00GHz抑制频段的超宽带天线,阻带覆盖了WLAN/WiMAX应用频段.在三频段天线的设计中,综合采用五边形槽线、调谐枝节和扇形槽加载技术,对频带进行阻断和控制.实测三频段天线的工作频带为2.25~2.80GHz、3.3~3.8GHz和5.1~5.9GHz,覆盖了WLAN/WiMAX系统的应用频段,并在其余频段具有良好的频带抑制特性.所设计的两幅天线均具有可调的工作频段,适合复杂环境中对无线通信系统相互干扰的抑制.

    色外观匹配的多光谱图像再现
    罗雪梅;曾平;王莹;郑海红
    2011, 38(4):  118-123.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21
    摘要 ( 1375 )   PDF (1017KB) ( 11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多光谱图像再现过程中由于观察条件变化引起再现图像与源图像色外观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色外观匹配的多光谱图像再现算法.首先,在源端引入色外观变换,得到源光谱反射率图像在源观察条件下的色外观描述; 然后,建立逆向模型,估计目的观察条件下的高维光谱,使得估计光谱与源光谱在观察条件改变时达到色外观匹配;最后,为同时提高再现多光谱图像的光谱精度,以源光谱为标准,采用同色异谱校正方法对估计光谱进行校正,得到变观察条件下与源多光谱图像色外观相匹配、光谱逼近的再现图像.试验结果表明,在源与目的观察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再现图像与源图像间的感知色差及光谱误差均较小,在保持源多光谱图像光谱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等观感再现.

    NURBS建模电大平台附近天线受扰方向图的分析
    黄锴;贺之莉;张红伟;梁昌洪;苏航
    2011, 38(4):  124-128.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22
    摘要 ( 1207 )   PDF (1092KB) ( 9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建模的物理光学结合矩量法(MoM-PO),采用迭代电压矩阵实现MoM-PO混合过程可能存在迭代收敛性问题.针对该问题,采用修改阻抗矩阵实现MoM-PO混合过程,避免了潜在的迭代收敛性问题.采用Ludwig积分结合驻相法(SPM)计算Bezier曲面上物理光学电流的积分,既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天线距离散射体较近时的算法失效,又维持了算法的效率优势.数值结果与MoM和三角形MoM-PO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分布式卫星SAR面目标径向速度估计方法
    贺顺;杨志伟;徐青;张娟
    2011, 38(4):  129-132+142.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23
    摘要 ( 1417 )   PDF (2585KB) ( 10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存在混合基线下的低信杂比面目标径向速度估计问题.在SAR图像域自适应补偿场景高程干涉相位基础上,对面目标分布区域数据,利用修正的信号拟合方法估计目标径向速度.能有效避免低信杂比情况下传统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参数估计精度下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径向速度估计性能.

    小型化射频功率分配器
    邢孟江;杨银堂;李跃进
    2011, 38(4):  133-136.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24
    摘要 ( 1791 )   PDF (1364KB) ( 12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用等效电路代替λ/4传输线的小型化射频功率分配器设计方法.采用介电常数为5.9的 Ferro A6多层低温共烧陶瓷基板设计了一款中心频率为1.616GHz、带宽为200MHz的3dB功率分配器.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可与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相比拟,而整体体积仅为3.2mm×1.6mm×0.9mm,小于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尺寸的1/10.

    单播链路中多数据流联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
    王正海;田茂;胡树楷;王新梅
    2011, 38(4):  137-142.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25
    摘要 ( 1584 )   PDF (626KB) ( 10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单播链路的重传效率,发射端采用网络编码将多个重传数据流的增量冗余版本经过合并后再传输给接收端.基于置信传播(BP)算法,接收端从经过网络编码的组合数据流中检测出各个重传数据流,并和在前次传输时缓存的数据流软合并后译码.此外,再用BP算法将先译码成功的数据流从组合数据流中消除,以提高未成功译码数据流的检测性能.和单播链路上传统的多数据流独立自动请求重传(ARQ)相比,多数据流联合ARQ能够将单播链路的频谱效率提高大约10%,而仅导致低于22%的复杂度增加.

    采用LDPC码的8PSK调制编码协作方法
    李琳;袁超伟;田心记
    2011, 38(4):  143-147+180.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26
    摘要 ( 1316 )   PDF (531KB) ( 10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编码协作系统的频谱资源利用率,并有效地利用LDPC码,提出了一种更高效的编码协作方法.该方法以两用户为例,在两次发送数据的时隙中都采用8PSK调制,使用混合自动重传方式(HARQ),在第1时隙对接收端不能正确译码的数据进行存储,并与下一次发送来的数据进行联合译码,通过增加数据的冗余信息来提高编码协作系统第1时隙传送数据的译码准确率,直到第1时隙传送的数据可以正确译码为止.在第2时隙传送其协作用户的冗余信息比特,从而实现发送分集.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当协作用户间信道的信噪比为0dB,误码率为10<sup>-3</sup>时,与非协作方案和普通的编码协作方案相比较,所提出的编码协作方案在瑞利块衰落信道下可以获得约5dB和3dB的性能增益.

    一种低复杂度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
    王世强;张登福;毕笃彦;雍霄驹
    2011, 38(4):  148-153.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27
    摘要 ( 1824 )   PDF (526KB) ( 11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支持向量聚类算法在雷达信号分选应用中复杂度高、用传统有效性指标难以描述最佳分选效果的问题,研究了基于锥面聚类分配的支持向量聚类算法;利用该算法依赖于特征空间和数据空间近似覆盖的特性,避免了邻接矩阵的计算.提出了基于相似熵的有效性验证指标,应用信息熵的理论描述了类内聚集性和类间分离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分选正确率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情报侦察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进化规划重采样定位算法
    程伟;史浩山;李冬
    2011, 38(4):  154-159.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28
    摘要 ( 1721 )   PDF (578KB) ( 11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随机分布的节点进行更精确的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规划重采样的定位算法.在初始阶段进行位置采样并求得初始位置估计后,利用小规模的进化规划进行位置的重采样优化, 然后使用迭代求得位置估计.在进化过程中,可以使用标准进化规划和元进化规划两种方法来得到重采样位置.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同类算法,该算法将平均定位误差降低了20%左右; 相对于标准进化规划,采用元进化规划的重采样具有更强的自适应能力,对定位算法的精度提升更加显著.

    双瑞利衰落信道下双天线接收系统分集特性分析
    李兆训;胡捍英
    2011, 38(4):  160-166.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29
    摘要 ( 1576 )   PDF (567KB) ( 119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双瑞利衰落模型,对采用最大比合并(MRC)和选择式合并(SC)的双天线接收系统的分集特性和平均误符号率性能展开研究.分析了不同合并方式的接收信噪比的统计特性,采用基于矩生成函数的方法,导出了平均误符号率通用表达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双天线接收技术可以对抗双瑞利衰落的影响,减小接收系统的平均误符号率;双瑞利衰落时分集接收系统难以获得满分集增益,可获得的有效分集增益d<sub>e</sub>随信噪比的提高而缓慢上升,且随调制阶数的增大而变小; 在信噪比为80dB时,BPSK调制对应的de近似为2.5dB(MRC)和2.41dB(SC), 而64QAM调制时的de减至1.25dB(MRC)和1.13dB(SC).

    复杂探测背景下的LFMCW雷达动目标二维检测方法
    侯志;缪晨;张金栋;吴文
    2011, 38(4):  167-172.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30
    摘要 ( 1687 )   PDF (860KB) ( 21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在复杂探测背景下的动目标检测能力,分析了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回波信号的一维和二维频谱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信号变换的动目标检测处理方法.该方法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距离-速度二维变换,将变换结果作为二维恒虚警检测器的输入参考单元来检测淹没在一维距离谱中的运动目标,降低了复杂探测背景对动目标检测的影响,并在目标检测后利用二维变换信息提取了目标距离、速度和方位角度,测量了目标运动轨迹.

    改进的可撤销指纹Fuzzy Vault方案
    张镕麟;刘而云;赵恒;庞辽军
    2011, 38(4):  173-180.  doi:10.3969/j.issn.1001-2400.2011.04.031
    摘要 ( 1867 )   PDF (4387KB) ( 13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Fuzzy Vault系统是生物特征加密(Biometric Encryption,BE)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密钥绑定框架,适用于集合特征(例如指纹细节点)与密钥的绑定.然而,Vault模板中包含了真实指纹细节点特征,攻击者可以从多个发布的Vault模板中获取真实指纹信息,因而严重威胁到用户的隐私和密钥安全.笔者提出一种改进的可撤销指纹Fuzzy Vault方案.首先,基于口令构造一个不可逆变换函数,应用该变换函数对细节点特征进行变换,然后使用变换后的细节点输入Fuzzy Vault系统.攻击者即使得到多个应用系统上的Vault也不能获得原始指纹细节点特征,且用户可以通过随时更换口令来发布新的Vault模板.在FVC2002 DB2上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有效降低交叉匹配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系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