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艳军,张勇.一种实用的多芯片系统同步复位方法[J].光电技术应用,2007,22(5):60-62.
[2]盛娜,刘志军.ASIC设计中的同步复位与异步复位[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5):78-80.
[3]聂阳.数字系统中的复位电路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2,34(3):102-104.
[4]刘如金.基于FPGA同步电路的实现[J].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2011,29(1):39-41.
[5]陆维佳,潘玉.FPGA设计中毛刺问题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5(9):36-38.
[6]田志明,杨军,罗岚.异步复位设计中的亚稳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电子器件,2002,25(4):435-438.
[7]李向涛,仵国锋.FPGA同步设计技术[J].无线通信技术,2003(3):58-61.
[8]廖艳,王广君,高杨.FPGA异步时钟设计中的同步策略[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25(1):67-68.
[9]彭俊峰,宋家友,崔建华.FPGA/CPLD同步设计若干问题浅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6(4):83-85.
[10]黄影,张春元,刘东.基于FPGA双机容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23(2):112-115.
[11]李刚强,田斌,易克初.FPGA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3(6):68-71.
[12]卢圣才,王雪,李健.FPGA复位方式的可靠性分析[J].电子世界,2012(7):4.
[13]娄志诚,张礼勇,林海军.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逻辑分析仪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0,15(4):10-13.
[14]孙国志,宁宁,张弛.一种片上系统复位电路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2,38(12):32-35.
[15]李亚捷.一种FPGA+多DSP系统复位信号的设计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2):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