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廖海军.多站无源定位精度分析及相关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8.
[2]刘琪,孙仲康.双基地两坐标雷达对三维目标的最优化定位[J].电子科学学刊,2000,22(3):366-369.
[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MH/T4010-2006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设备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卢宇,吴宏刚,徐自励.基于TDOA残差分析的多点定位抗干扰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3,33(5):1470-1472.
[5]马晓岩.现代雷达信号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6]谢绪恺.现代控制理论[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0.
[7]唐皓,吴季达,鲁东生.基于TDOA原理计算信号源位置的算法探讨[J].计算机科学,2011,38(10A):467-469.
[8]戈稳.雷达接收机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9]杨书玲.三维时差频差定位算法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3,43(7):15-16.
[10]杨林,周一宇,孙仲康.TDOA被动定位方法及精度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8,20(2):50-53.
[1]廖海军.多站无源定位精度分析及相关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8.
[2]刘琪,孙仲康.双基地两坐标雷达对三维目标的最优化定位[J].电子科学学刊,2000,22(3):366-369.
[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MH/T4010-2006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设备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卢宇,吴宏刚,徐自励.基于TDOA残差分析的多点定位抗干扰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3,33(5):1470-1472.
[5]马晓岩.现代雷达信号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6]谢绪恺.现代控制理论[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0.
[7]唐皓,吴季达,鲁东生.基于TDOA原理计算信号源位置的算法探讨[J].计算机科学,2011,38(10A):467-469.
[8]戈稳.雷达接收机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9]杨书玲.三维时差频差定位算法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3,43(7):15-16.
[10]杨林,周一宇,孙仲康.TDOA被动定位方法及精度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8,20(2):50-53. |